看过《西游记》的人都知道,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,邀请了各路神仙,却惟独没有孙悟空的份儿,悟空气不过,拔下几根毫毛变作瞌睡虫,使看守的侍卫们昏昏睡去,悟空趁机将酒水果品一扫而尽。但这种神奇的“瞌睡虫”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巳。
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理现象。在人的一生中,睡眠占了近1/3的时间,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。长期以来,科学家都在不断地探索睡眠的秘密,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认为,睡眠是人体内所含的一种叫“睡眠素”的物质在起作用。有人做了实验,将一只狗弄得筋疲力尽,长期不让它睡觉,然后抽取它的血液,输入到另一只清醒的狗身上。奇迹出现了:那条清醒的狗忽然动作迟缓,接着酣然入睡。由此说明,动物血液中确实存在能使其睡眠的物质。科学家几次试图分离出确切的“睡眠素”物质,但均遭失败,到20世纪中期,这项研究被搁浅了。
近年来,由于科技的大力发展,科学家借助先进的科技设备,睡眠素学说“东山再起”,并取得连续性突破。科学家从一只筋疲力尽的山羊身上抽取了部分脑脊髓液,将其注入其他动物体内,后者则会沉睡几小时。经过精密分析,科学家得知组成睡眠素的成分是一种胞壁肽,称为s因子。
科学家从另外的实验中还得知,巳经冬眠几周的动物血液比刚进入冬眠期动物的血液,其诱发冬眠的作用更大。深入研究发现,冬眠的动物的血液中存在3种奇异的微粒,具有诱发冬眠的作用。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