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睦泅是汕头市澄海区坝头的一个普通村民,今年52岁。每天夜里,他睡在自己屋里的地上,睁开眼就可以看见身边橱柜上搁着的一个玻璃瓶,瓶里面装着他自己的一块头盖骨。自从3年多前发生了一场劫难,这块巴掌大的头盖骨被取下后,他就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,但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这块属于自己的头盖骨重新“装”回去……
关于王睦泅和他的头盖骨的事情,还得从三年前的一次意外劫案说起。
2004年5月的一天,几个手拿凶器的劫匪冲进了王睦泅的杂货店,将店中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说,还将王睦泅打了一顿。混乱中,有什么东西砸到了王睦泅的脑门上,他当时就不省人事。
事后,王睦泅被送进了汕头的一家医院。诊断结果出来了:脑肿胀,双侧脑底额内血肿,左侧硬膜下血肿,头皮裂伤。为了清除颅内的血块,医生取下了王睦泅脑袋上左侧的一块头盖骨。
手术很成功,王睦泅一家也耗尽了家财和乡亲们的募捐,还欠了大笔的债。一个多月后,医院发出了“目前康复期,准予出院”的鉴定。但这时,他的头盖骨还没有装上。但是已经不可能再装回去了,因为王睦泅的家人根本找不到更多的钱。他的弟弟告诉记者,当时就缺那么三四万元,头盖骨就能装回去。
这是块成人巴掌大小的头盖骨,时隔三年,记者看到它时,已经明显地失去了骨头的色泽。可王睦泅不这么想,他把它摆在自己房子里的橱柜上,那是个一眼就能望到的地方。出院回家后,王睦泅就把这块头盖骨放到了玻璃瓶里,用酒精浸泡着。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,以为酒精是可以消毒的,泡着的骨头就不会变质,并满心希望能把这块骨头装回自己头上去。
7月的最后一天,下午4时。52岁的王睦泅独自坐在自家的院子里,全身只有一条短裤,屁股底下坐着一方小木凳。阳光越过破旧低矮的潮汕民居屋顶,洒在院子的另外一角,院子里闷热得没有一丝风。阴凉里,他只歪着头,一句话也不说。
因为生活不能自理,家人也没有太多工夫伺候他。睡醒了,他就爬起来,扶着家人放好的塑料凳子一点一点地挪到房子的外头,在家里门槛不足几步远的地方坐下。在这个安静的院子里,只有一些虫子会绕着他出没,左手边放着的这支竹柄苍蝇拍,也就成了他唯一的娱乐工具。
因为缺少偌大一块头盖骨,在王睦泅的左前额直到头顶中央的部分,能发现有明显的凹陷。虽然在伤处头皮上已经长满了浓密的头发,但依然让人感到脆弱。
王睦泅的屋子里没有多少东西。屋里有一个不高的小木橱柜,塞着几条毛毯和厚旧的衣服。在橱柜最右边的格子里,还有一个胶布封起来的大玻璃瓶子。瓶子里面,是他自己头上取下来的一块巴掌大的头盖骨。每当他躺下的时候,歪歪脑袋就可以看见它。
王睦泅患过小儿麻痹症,因为缺医少药,很小的时候双腿就瘫痪了。他年少的时候,拄着拐棍,也坚持读完了小学和初中。17岁那年,辍学在家的王睦泅开了一间小店卖起了面条,但是生意并不好。后来,他开始改卖香烟、豆浆、甘蔗等杂货,赚钱来帮助父母抚养4个妹妹和1个弟弟长大成人。
俗话说:男大当婚。等到弟妹成人、生活稳定下来之后,父母也开始操心起王睦泅的婚事。但因为双腿不便,找对象一直是个难题。有一次,在媒婆的撮合下,终于有一户揭阳人家愿意把女儿嫁到王家来。但是,这家人也同时要求王家嫁一个女儿过去,让王睦泅的妹妹去给那边的亲戚做媳妇。本来父母是考虑应承下来这桩婚事的,但王睦泅却对母亲说:“我不想娶媳妇,我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妹妹的一辈子。”那一年,王睦泅25岁。
王睦泅今年52岁,他没有结过婚,却有一个“女儿”。37岁时,他收养了一个小女孩,起名叫王晓鸾。为了“女儿”长大成人,47岁的王睦泅在邻近的小学旁开了一间小杂货店。也就是在那里,两年后,他被人打破了脑袋,从此丧失了自理能力。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