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年前,“皮肤是身体的镜子”这个观点提出时还显得分外新奇,可是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再怀疑这个论点。现在这个理论又迈入另一个更深的层次:“身体是心灵的镜子”。也就是心灵的状况反映了身体的状态,再进而反映了皮肤的面貌。
许多人对我的背景很好奇,弄不清楚我到底是美容师、化妆师、芳香疗法治疗师还是心理治疗师 只要有机会问我,最多的问题总是:为什么会从心理辅导的角色转换成美容 凭良心说,我也大惑不解,有将近10年的时间,我自己都在茫然中度过,只要别人问起我的职业,我会说:做生意。做什么生意 做贸易。做哪方面的贸易 逼问急了,我只好期期艾艾、讷讷地说:化妆品。
当时,我痛恨别人称我为“美容专家”,总是羞愧地认为这个头衔似乎枉费我念了那么多年的书,美容,这个只注重外表繁华的事业,是不值得我这种注重深刻内涵的人投注任何心力的!那时,我总是暗自抱怨老公干嘛要有这样的家族事业
为了事业的推动,我学会了美容;学会了化妆(常看见有人在论坛上贴帖子说:我小时候就看过她在电视上教的化妆节目!唉!是的,是我!);学会了好多使外表美丽的方法,但是我的内心总有个不安定的灵魂在那儿呐喊:这不是我要的东西!就这样磨磨蹭蹭了将近10年,直到我自己终于年华逐渐老去,终于急切地想捉住飞也般逝去的青春,终于知道容貌能影响一个女人,更确切地说,一个人的心境时,我才开始真正地以公平的态度去理解"美容",理解华丽表象的背后所代表的真切涵义。
我还清楚地记得,早在20年前我帮国外来的美容专家做翻译时,总需要不厌其烦地解释:“皮肤是身体的镜子”,总是得举好多例子来说清楚这个概念。可是现在,已经没有人会再怀疑这个论点,大家都知道健康状况对皮肤的巨大影响。而最让我雀跃的是,现在这个理论又迈入另一个更深的层次:“身体是心灵的镜子”。也就是心灵的状况反映了身体的状态,再进而反映了皮肤的面貌。
许多从事美容工作的朋友都有个挥之不去的梦魇——那就是美容护理上所谓的“反弹现象“。就是你好不容易把顾客皮肤上的问题给控制住了,可过不了多久,那些讨厌的不速之客又会重新出现。如此反复折腾,不仅让顾客对美容师的专业能力信任度降低,就连美容师自己也弄得毫无底气、信心全无。更可怕的是,当这些问题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反复出现之后,顾客和美容师都变得焦虑不堪,都想寻求更“快速而有效”的解决方法,因此给了某些短线操作的不良厂商可乘之机,“美容反而毁容”的例子也就层出不穷了!
其实,如果从“皮肤是身体的镜子、身体是心灵的镜子”的角度来看这些反弹的问题,是有脉络可循的。以下所举的这3个常见的皮肤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:
第一次在北京听见别人用“滋润”来形容生活的状态时,几乎像遇见知音般快乐得手舞足蹈,因为它实在是太传神了!是的,滋润代表了一种丰足的状态,不干燥、不匮乏、不苦涩。如果我们的心灵是滋润的,荷尔蒙的分泌就必定是和谐的,心脏的跳动也必然是温柔的,呼吸的速率也肯定是和缓的,那么脸上的线条和质地当然也就一定是温润柔软的了!
如果你的皮肤总是缺水,试过许多保湿方法都不见成效,那么,就请试着静下心来,观照自己的内心,找出“不滋润”的问题,学会分辨可以改变和不能改变的事实,勇敢地去争取或者勇敢地去放弃。最后,拥抱自己和自己的决定,让滋润的心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和水嫩嫩的皮肤。
神经敏锐的人容易被外界影响,时时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关注,重视别人的看法超过对自己的认知,经常把旁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当真而受到伤害。可是殊不知,那些满布在表皮之下、时时警戒竖起的小绒毛神经末梢,不仅让心灵敏锐易感,同时也能让细薄的皮肤敏锐易感。
所以,如果这一阵子,你向来使用都没问题的护肤品突然出现了敏感现象,就请检视一下内心,是不是正在为某一件事情焦虑 是不是正处于难以作决定的彷徨时期 是不是正怀疑所拥有的不是真爱 试试看,当你把心灵的敏感放下,当身心终于安顿,毛躁的皮肤也会神奇地安定下来的。
相关阅读